专业从事钢材贸易及钢材加工、配送一体化的贸易

 

13907860258

欢迎来电咨询!
比阳资讯: 6月5日唐山带钢/型材/线   2015-06-06                 5日钢市日报:需求继续   2015-06-06                 今日钢市简评:澳矿出口   2015-06-06                 2015年钢材市场状况及下   2015-06-06                 6月5日钢铁行业要闻概览   2015-06-06                
钢材知识库
 
联系我们
addree
  • 广西比阳贸易有限公司
  • 电话:0771-3057058
  • 邮编:530000
  • Email:HR@beyond.com
  • 网 址:www.gxbiyang.com
email
 
当前位置: 首页 > 比阳钢材知识库 > 钢铁历史
钢铁的历史
 

铁是古代就已知的金属之一。铁矿石是地壳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铁在自然界中 分布极为广泛,但人类发现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要迟。首先是由于天然的单质状态的铁在地球上非常稀少,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锈,加上它的熔点(1812K)又 比铜(1356K)高得多,就使得它比铜难于熔炼。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是从天空落下来的陨石,陨石中含铁的百分比很高,是铁和镍、钴等金属的混合物,在融化 铁矿石的方法尚未问世,人类不可能大量获得生铁的时候,铁一直被视为一种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

中国是发现和掌握炼铁技术最早的国家。1973年在中国河北省出土了一件商代铁刃青铜钺,经科学鉴定,证明该铁刃是用陨铁锻成的,表明中国认识铁 的历史已经超过3300年:已经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与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掌握了把铁铸在铜兵器的刃部以加强铜的坚韧性的特殊工艺。随着青铜熔 炼技术的成熟,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以往的出土资料证明,中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江苏六合县春秋墓出土的铁 条、铁丸和河南洛阳战国早期灰坑出土的铁锛,均能确定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生铁工具。2004年6月,文物专家们对新发现的西藏堆龙德庆县嘎冲村遗址进行 调查勘探时,首次在这个距今约为3000年至3400年的遗址中发现了藏族先民早期冶炼的铁块,标志着这一时期的藏族先民便已从青铜器时代逐步迈入铁器时 代。经实地勘探,考古专家不仅在遗址地层断面周围发现了金属冶炼时使用的陶制器具,残铁块、铁渣子、兽骨、木炭、灰烬、房屋遗址等遗物,同时还发现了各种 原始陶片、打制石器,是西藏首次发现的金石器并用时代文化遗址。此前在西藏曲贡遗址出土的铜器,标志着藏族先民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便跨入了青铜器时 代,而嘎冲遗址发现的铁块,尽管可能是早期不太成熟的冶金技术产物,但却是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的重要物证。这一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的 时间可能不晚于以往公认的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赫梯王国(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

生铁冶炼技术的出现对封建社会的作用与蒸汽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可以媲美。

铁的发现和大规模使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它把人类从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带到了铁器时代,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至今铁仍然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人类进步所必不可少的金属材料。

在人类发明炼铁之后不久,就学会了炼钢。由于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钢的应用一直受到钢的产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钢的应用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添加评论

钢铁工业是工业基础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部门与地域结构的变动。常以钢铁的产量、消费量、特别是人均钢铁数量来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

现代钢铁工业始建于19世经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钢铁产量仍很有限,生产国也不多,且分布十分集中。1937年总产量1.1亿 多吨,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的美国和西欧,该两地合占世界总产量的3/4,再加上前苏联则达87.5%。这是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基地。形成原因: 西欧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源地,开发较早;美国起步迟,但进展迅速;苏联十月革命后,由于经济和国防的需要,大大加快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各国丰富的煤铁资 源,有利的经济技术和方便的运输条件都给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产量倍增,钢铁工业地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纵观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与布局,有以下几个特点。

钢铁产量与钢铁生产国明显增加,钢铁工业地域东移 50~70年代是世界钢铁产量迅猛发展时期,1950年只产1.89亿吨,1968.1972.1974年分别超过5亿吨、6亿吨、7亿吨,到1979年 达到7.4亿吨(历史最高记录),其间净增加5.5亿多吨,年平均增长1900万吨。同期,钢铁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国家由4个增加到16个,并出现 了设备能力超过1亿吨的国家。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首先是世界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向重化学化发展,造船、汽车及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扩大了钢铁的需求量,钢铁工业成为许多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另一些国家为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战败国要恢复发展经济;西方老钢铁生产国要维持其垄断地 位;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都相继扩大生产设备规模。其次,当时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料、燃料不仅供给充足,且价格低廉,大大加 快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步伐。还有生产技术的变革,如顶吹转炉与电炉炼钢的广泛应用等都是引起钢铁产量激增的重要因素。

进入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市场萎缩,能源供给紧张,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等等,钢铁工业开工不足,产量停滞和下降。现产量维持在7亿吨左右,1990年7.7亿吨。

世界钢铁工业地域结构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打破了过去高度垄断局面;工业地域自西向东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先后 超过法国、英国、原联邦德国,到1980年多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期,前苏联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于1971年越过美国,登上“冠军”的宝座。进入70 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日益壮大,产量成倍增长。亚洲的中国、印度、韩国、朝鲜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1982年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4钢铁 生产大国,1991年已生产7000多万吨。拉丁美洲的巴西年产2200多万吨,居世界第八位。阿根廷、墨西哥产量都增长较快。过去非洲除南非外几乎是空 白。近年来,埃及、阿尔及利亚都有发展。实际上又呈现由“北”向“南”扩散的新趋势。

钢铁工业向大型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钢铁工业明显走向大型化,现代化。这适应技术经济合理性的要求,经济效益高。目前设备能力在500万吨以上的钢铁厂有50家,占世界钢铁厂总数的2%,却拥有生产能力的1/2。

世界钢铁工业空间结构变化的特点 从内陆资源指向型向临海消费指向型布局的总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属内陆资源指向型布局。早期木炭炼铁阶段,炼铁业分布在木材、铁矿石、河 流运输方便和剩余劳动力充分的地方。进入煤炭炼铁阶段后,工厂向大煤田、大铁矿集中,煤铁复合区是最理想的区位。随着冶炼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炼铁焦比的下 降,则由就煤而转向就铁布局。形成三种钢铁工业地域类型:在大煤田区建钢铁联合企业,以德国的鲁尔区、乌克兰的顿巴斯区,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区为代表;在铁 矿区形成钢铁工业基地,以法国洛林区,俄罗斯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我国的包钢、马钢、武钢为代表;介于煤铁资源运输线上的基地(钟摆式)以美国五大湖沿岸 钢铁工业基地,俄罗斯的乌拉尔—库兹巴斯为代表。

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向消费区布局成为主导方向。新厂多建在工业中心,形成钢 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布局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如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运输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海上运输的发展,运输工具的革新, 新资源来源地的出现等。以铁矿石生产为例,战前开采和加工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洲的几个国家。60年代后,在南部三大洲相继发现大型铁矿区。巴西、澳大利 亚铁矿石产量跃居世界的二、三位,并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铁矿石出口区。还有加拿大、印度、委内瑞拉、秘鲁、利比里亚和毛里塔尼亚等都有出口。老的铁矿石产 地产量减少,自给率下降,如法国原为净出口国,现今60%靠进口,使钢铁工业与铁矿石生产地脱节,而靠进口原料、燃料的钢铁工业多趋向消费区建厂。其次是 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就地生产,就地消费,既节约时间又减少运费,可以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最高。日本走出一条无资源国家靠进口原料、燃料,在消费区建大厂的 成功之路。

钢铁工业日益向沿海、河、湖发展 战后以来,新建的钢铁企业多向沿海、沿河、沿湖布局。全世界大型钢铁厂有3/5分布在沿海地带。其中半数以上是50年代后建成的。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特征。 如法国的福斯、敦刻尔克,德国的不来梅,意大利的塔兰托,美国的雀点厂,中国的宝钢,特别是日本新的大型钢铁厂全部建在沿海地区。德国鲁尔区经过调整,钢 铁工业逐渐向莱茵河畔集中。分析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原料、燃料靠进口,沿海港口在一定意义上是接近原料地;其次,钢铁原料与成品笨重,体积大、运费高;加 之战后原材料的长距离运输已成为普遍现象,而以海运最为便宜,故多选沿海区位。再次是港口设施和运输技术的日益先进,如人工挖深水港湾,建专业化码头,船 舶大型化,装卸现代化等都为降低运费创造了条件。最后,接近消费区还有利于形成综合工业区,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世界钢铁工业集中在四个地区:北美洲、西欧、东欧和东亚。尽管上述地区钢铁工业发展条件各异,并都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但这四个地区都是世界工业生产高度发达的地区。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预计2005年中国的钢产量可超过3亿吨!

1、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速

回 顾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 1958-1965年,在“以钢为纲”方针指导下,炼钢能力增长3.46倍,炼铁能力增长2.95倍。“六五”期间还完成了鞍钢、首钢、武钢、酒钢等重点 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一批改造、扩建工程。“七五”时期的1986-1989年新增炼钢能力511.8万吨,1989年,我国钢产量达到6159万吨,首 次突破6000万大关,成为继美国、苏联、日本之后第4个产钢大国, 1996年,我国钢产量达到1.01亿吨,超过日本,连续九年成为世界钢材产量最大的国家。

2、钢铁行业地位重要

近年来,我国黑金属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工人数在200万左右,约占工业行业职工数的5%;行业企业数量从1998年的3260家发展到2003年的4119 家,企业数量占工业行业企业总数量的比重不断提高,2003年达到了2.1%;行业工业总产值也是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不断提 高,由1998年的3.26%提高到2003年的7.0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钢铁行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但 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及出口这三架马车中,国家主要采用投资这一手段,因此在最近几年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迅速,可这种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带来了投资效率低下、资源紧张且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国家需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走以消费拉动为主、集约型、可持续 发展的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铁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但目前的钢材供给量已经基本满足国内的需求,故虽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钢铁行业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其发展空间已远没有前几年这么大,故必须出台政策对钢铁行业进行规划。

尽管我国的钢材供给量总体上已经基本满足国内的需求,但从产品结构上仍存在不足,线材等低端产品供大于求,而冷板、硅钢等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据中国钢 铁协会统计,2004年进口钢材中板材的比例仍高达85.6%,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进口比例仍然较高,2004年同上年比较,进口热轧合金钢条 杆增长44.3%,冷轧合金钢条杆增长61.8%,热轧合金中厚宽钢带增长171.1%,石油天然气钻探无缝管增长23.5%,高压锅炉钢管增长 90.4%。

随着钢铁行业的迅速发展,给相关辅助行业带来了压力,水、电、煤、以及运输行业趋于紧张,而由于我国钢铁企业所需的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2005年4月1日,国际铁矿石供应商的调价给我国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我国钢铁企业前期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企业研发能力普遍不足、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产品较缺乏价格竞争力,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2-03-15 10:42
上一篇:世界钢铁历史发展概况 下一篇:世界钢铁工业概况
 
公司产品
管材
消防器材
彩瓦
型材
线材
板材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关于比阳
集团介绍
文化理念
董事长致辞
组织结构
工程案例
房地产建筑
政府工程
桥梁隧道
全球销售网点  

CopyRight © 2011-2015 www.gxbiyang.com 广西比阳贸易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0771-3057058/传真:0771-3057058/地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秀安路城北虎邱钢材市场
备案号:桂ICP备12000914号 技术支持:广西比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